人类如何对待动物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人类群体内部的“他们”

2018-12-09    

 人和动物间的差异是否具有道德上的相干意义?这些差异大道足以完全忽视动物的利益吗?残杀动物真的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安适的生活环境吗?

三辉图书

人类如何对待动物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人类群体内部的“他们”

按:近日,杭州成为了国内第一个修订并执行严格的宠物饲养条例的城市。从11月15日起到12月底,“清理不文明养犬行为”的行动将在全城范围内展开。条例施行期间,遛狗必须在晚7点至早7点间进行,禁止进入公园、商场或学校等公共场所,且必须栓绳;此外,主人还必须为狗办理养狗证,重点限养区内每只犬第一年需缴纳1000元,以后每年度为500元,若无证养犬,狗就会随后面临被扣押的命运。以上还是对小型犬而言,烈性犬和大型犬则面临着更加无望的下场:中华田园犬、柯基、法斗因属于烈性犬,被禁止饲养,就算之前是家养宠物也不给上狗证;金毛、二哈因属于大型犬,即使有狗证,主人也永远不得外出遛狗。

许多养狗人士指出了该条例的苛刻和不合理之处。“时间的限制意味着我们的狗狗只能活在黑暗里,这并不能解决问题。不文明的养犬行为若存在,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会导致伤害”“这样的条例之强调了惩罚,而无视了如何保护那些狗狗的权利”。严苛的条例背后是更加恐怖的现实处置。昨日的杭城,但凡白日里出现在街头的、或是在上门搜查时被查到没有办理狗证的狗狗们,等着它们的就是被活活打死、淹死。“捕杀”成为了所谓“治理文明养犬”时采纳的核心思路。

这等于说,烈性犬和大型犬种都被人类提前宣判了死刑——不仅仅是流浪狗,且是以一种残忍至极的方式。这种情形在一个文明社会是难以想象的:在英国,如果你看到一只走丢的狗,需要马上通知当地的市议会,若你有领养意愿,市议会需要核查你是否有条件为犬提供适宜生活;在纽约,任何被发现走失的宠物或流浪狗都可以在工作时间被带到纽约市政府下的动物护理中心,工作人员会接收并为其提供护理;在台湾地区,专业的抓捕团队在捕捉或拾获流浪狗后,会将他们送往各公立收容所,收容所进行防疫处理后,会将流浪狗的资料进行公告认养;只有“患有法定传染病、重病无法治愈、严重影响环境卫生之动物或其他紧急状况,严重影响人畜健康或公共安全”的流浪动物,才能被执行安乐死。

人类如何对待动物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人类群体内部的“他们”

中华田园犬(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人类如何对待动物,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人类群体内部、与我们有所不同的“他们”。台湾中央研究院的教授钱永祥在旧文《一个“论述”的里程碑:序言》一文里写道:“为了要辩解历史上各种针对某些群体的歧视、压榨和迫害,人类便不厌其烦地开发和渲染‘他们’与‘我们’的不同:男女之辨、身份阶级之辨、肤色种族之辨、野蛮文明之辨、正信邪恶之辨、我族外人之辨等,不胜枚举。”人兽之辨也不例外——只不过这一分别对应的受害者们毫无回击的能力。人类强调人兽之异,目的通常只有一个:继续以轻松的心情虐待、利用、折磨、屠杀动物,以满足自己的各种利益和需求。

上世纪70年代,动物伦理学就在这样的意识下诞生。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承认动物有感知痛苦的能力,故而主张人类对待动物的各种方式必须受到道德原则的节制。然而在今天,我们重新目睹了人类的自大、野蛮和冷漠。人和动物间的差异是否具有道德上的相干意义?这些差异大道足以完全忽视动物的利益吗?残杀动物真的能为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安适的生活环境吗?希望今天的推送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思考。

《人类如何对待动物,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人类群体内部的“他们”》

文 | 钱永祥

人类对于周遭的人与物,总有一种施展“差别待遇”的必要与本能,而实施差别的待遇,又势必需要指出某种本质上的差别作为口实。于是,为了要辩解历史上各种针对某些群体的歧视、压榨和迫害,人类便不厌其烦地开发和渲染“他们”与“我们”的不同:男女之辨、身份阶级之辨、肤色种族之辨、野蛮文明之辨、正信邪教之辨、我族外人之辨等,不胜枚举。

在人类的内部,这种“分辨以便歧视”的做法,到今天仍以各种形式在推陈出新。可是在另一方面,追求普遍平等的呼声——也就是反对以某些差异(例如性别、肤色、种族)作为差别待遇的理由——虽然仍属微弱,至少已经获得可观的正当性。性别歧视与种族歧视虽然仍很普遍,可是少有人敢露骨地发表这类理论了。女人与黑人的奋起回击,是造成这种变化的主因。

可是还有一项分辨,由于受害者毫无出声回击的能力,也就最遭到施害者的麻木遗忘,那就是人兽之辨。人类为了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与利益,以大到骇人听闻的规模,肆无忌惮地虐待、利用、折磨、屠杀动物。相应地,人类为了证明这类做法并无不当,也就必须发展与渲染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差别。普通人会用各种半常识、半幻想的观念来形容动物之“异”,只要整理语言里面用动物来骂人的那些字眼,便可以知道我们把动物划在多么遥远低下的异域。(插一句话:如果删除许多旨在“异化”动物、女人和残障人的字眼,中文还能用来骂人吗?)有学问的人则会指出更有学问的区别,例如动物没有语言,没有理性,没有自我意识,没有道德感……无论有没有学问,人类强调人兽之异,目的通常只有一个:让人类继续以轻松的心情享用动物。

人类如何对待动物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人类群体内部的“他们”

近20年来,动物伦理学以及动物行为的研究,在西方世界有蓬勃的发展。动物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探讨动物究竟有没有道德地位。如果动物具有道德地位,那么人对待动物的各种方式,就必须受到道德原则的节制,有道德上的对错是非可言。目前,相当多的哲学家,似乎已经大体同意了这样的前提与思考方向:

第一,凡是有感知(痛苦的)能力者,就有利益可言,而有利益可言者,就应该获得基本的道德地位,也就是进入了道德考虑的范围。很明显地,相当多数的动物,在这个意义上都具有道德地位,也就是说人在决定如何对待它们的时候,应该将它们的利益列入考虑。

第二,由于道德的要求具有普遍性,所谓动物的利益应该列入道德考虑的范围,意思是说,针对某一项利益来说,除非人类与动物的差异具有道德上的相干意义,对于这项利益的考虑便不应该在人兽之间有所轩轾。

第三,人与动物之间的差异诚然可观,(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又何尝更小?)可是这些差异是否相干?又相干到什么程度?差异大到足以完全忽视动物的利益吗?换言之,如果需要将动物的利益列入考虑,显然必须对于动物的特质有所说明,并且设法与人类的类似特质做比较,以便判断其间差异是否在道德上相干,是否真的具有道德意义。

在这里,有关动物的行为研究,便显得格外重要了。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动物的感知、思考、情绪,以及个体及群体生活的各种真相,从而让我们知道动物的利益究竟何在,与人类的异同又该如何比较。进一步,这些异同可以指出,人对待动物的方式,是否违背了道德所要求的一项基本原则:除非有相干的差异,人与动物的待遇应该尽量平等。

人类如何对待动物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人类群体内部的“他们”

黑猩猩华秀,她是世界上最早会使用手语的黑猩猩

在有关动物行为、动物伦理学的文献中,黑猩猩华秀(Washo)极为知名,因为它代表一个“论述”的里程碑。华秀彻底证明,某些动物具有相当高的语言能力与感情生活,因此也就具有自我意识,具有后天形成的个性与性格,具有因物而喜因己而悲的各种情绪。在这些方面,黑猩猩的心灵能力与意识高度,大体上与人类儿童相当。这个事实一旦确立,人类目前对待黑猩猩的方式(猎捕、囚禁、进行痛苦甚至致命却往往缺乏科学意义的实验),就显然违反了道德的基本要求。华秀的例子充分说明,以差异为理由,对黑猩猩施加不人道的待遇,只是私心与成见作祟的结果。在这里,强调差异,目的只是为了辩解虐待有理而已。

现在,研究与照顾华秀30年的傅茨教授,将整个华秀的故事写成了一本亲切动人的记录。这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因为作者以流畅可读的方式,引领我们进入近代一项意义深远的科学实验和发现。另一方面,虽然华秀与傅茨可以说互相成就了对方:傅茨教导华秀手语,为华秀提供了一个相对而言安适的生活环境,华秀则让傅茨进入黑猩猩的世界,同时取得了学术成就与声望。可是不难看出,傅茨本人的人格成长与道德觉醒,似乎得力于华秀尤多。这种借着与动物互动,发展自己道德感性和人格深度的经验,我个人以为比伦理学的形式思考更有价值。这方面,我个人一向受用良多。读这本感人的书,再次验证了这个基本的道理。

节选自《纵欲与虚无之上》,原标题为《一个“论述”的里程碑:序言》,标题为编者所加,经三辉图书(ID:sanhuibooks)授权转载。

人类如何对待动物 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如何对待人类群体内部的“他们”

《纵欲与虚无之上》钱永祥 著 三辉图书/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6年

……………………………………

来源:三辉图书

阅读:【8 点赞:【 赞一下